世界儿歌日,1976年,在比利时克诺克两年一度的国际诗歌会上创立了世界儿歌日,由13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在3月21日(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)——春天到来的第一天举行庆祝活动。主题是:关爱儿童、缔造和平、消灭战争、建设家园。该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支持。每年这一天,各国儿童组织、教育机构用各种形式庆祝这一节日。 世界儿歌日的设立宗旨,“世界儿歌日”是在1976年比利时国际诗歌会上创立的。每年春天到来之际,13岁以下的儿童都要举行主题庆祝活动。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支持,1999年,3月21日被确立为“世界儿歌日”。 “世界儿歌日”旨在通过儿歌搭起各国儿童的友谊桥梁,传达和平与发展的理想,寓教于乐,充分发展少年儿童的才智个性和身心能力,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、民族语言和价值的认同及对祖国文明的尊重与热爱。 “世界儿歌日”是世界儿童的一个独特的节日,是儿童国际交流的窗口,也是维护、保障儿童权益的一种重要形式。 世界儿歌日的发展历史,中国从1996年开始,每年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世界"世界儿歌日"是1976年比利时国际诗歌会上创立的由13岁以下的儿童每年在春天到来之际,围绕着"我与他,消灭战争,缔造和平,四海一家"主题举行庆祝活动。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支持。本届世界儿歌日的主题是"自然与家园"。 由于该活动立意高远、受众群体巨大,社会意义深远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。 世界儿歌日的童谣征集,一些国内人士曾陆续发动了一些“新童谣征集”活动,一些新儿歌、童谣也走进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课堂,然而收效甚微,传唱率不高。孩子大多还是唱着父辈甚至是祖辈传下来的儿歌,有时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也会学些英文儿歌,真正让孩子们喜欢又流传很广的新儿歌并不多见。与此同时,流行歌曲也“乘虚而入”,《嘻唰唰》、《老鼠爱大米》在小学校园中的传唱率相当高,很多小学生歌舞活动的音乐采用流行音乐……那么,又是什么原因让国产新儿歌遭到冷遇动。 世界儿歌日的产生影响,国际儿歌日”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很低,而导致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国内儿歌事业的低迷,人们失去了关注儿歌的兴趣。提起儿歌,无论是中年人,还是“80后”,还是出生于21世纪的“小花朵”们,能说出的不外乎《小燕子》、《数鸭子》、《蜗牛和黄鹂鸟》、《两只老虎》、《歌声与微笑》等几首“老儿歌”。儿歌是每个人童年记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然而,如果该部分在两三代人的记忆中完全相同,或许就不是“传承”一个词所能掩饰的了。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的少儿柜台,适合学龄前孩子的幼儿儿歌书籍和音像制品林林总总不下40种,但是,翻开一些装帧精美的书籍,记者看到的却依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“老儿歌”曲目。此外,据工作人员介绍,外国儿歌的集锦类书籍受欢迎程度要比国内同类书籍高得多。
浙ICP备18002685号 | 律师团队 | 本站所称律师团队是指可以代理全国各地案件的律师团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