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师团队

瓯海律师

栏目位置:律师事务所>>律师>>文章推荐

解读寒食节

温州市瓯海区律师

寒食节,寒食节,又称为禁烟节、冷节。寒食节的日期就在清明节前一二日,寒食节的习俗最开始是不可以生火做食物,只可以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、熟食,因此而得名为“寒食节”,寒食也就是指冷的食物。但是在随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增加了踏青、祭扫、秋千、蹴鞠等风俗。 寒食节,那么“寒食节”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?据说“寒食节”最初起源在春秋时期,当时晋国是一个中原大国。在当时国君“晋献公”的治理下国泰民安,实力强大。但“晋献公”到了晚年因宠爱年轻貌美的骊姬,引来了一场政治斗争。在斗争中,太子申生被逼自杀,骊姬的儿子奚(xī)奇被立为太子,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被迫在外逃亡。后夷吾被拥立为晋国国君,他便是晋惠公。晋惠公为了巩固地位,消除隐患便派人去刺杀在外逃亡的重耳,没办法重耳一行又开始了逃亡之路。在逃亡中一日,重耳饿得快要不行了,随从介子推端来一碗肉羹。重耳一见二话不说就把肉羹吃完了,但事后重耳发现肉羹里的肉是从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,感动万分。 寒食节,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情后深感愧疚,急忙派人去请介子推 ,但是他早已离家躲进了绵山。在茫茫的山中,搜寻两个人困难重重,有人向晋文公出了个馊主意,放火三面烧山,只留下一面让介子推出山。 不曾想大火烧了数天,却仍旧未见介子推的身影,火灭后众人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在一老柳树下被烧死了。晋文公见状,恸哭。装殓时,在柳树洞内发现一血书道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谏臣。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“ 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并且晓谕全国,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,只准吃寒食,同时将绵山改名为介山,山上修庙以祭祀介子推。 寒食节亦称“禁烟节”“冷节”“百五节”,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。每到初春季节,气候干燥,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,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。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,即是“禁火”,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,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,谓之“改火”或“请新火”。改火时,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,称为人牺。相沿成俗,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,史料有三日、五日、七日等不同说法。 在其发展过程中,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“介之推不言禄”,被《史记》和《资治通鉴》等历史名著反复引用,清代被收入古文启蒙读本《古文观止》,《中国散文鉴赏》第一篇就是“介之推不言禄”,成为中国古文的经典作品之一。在历代诗词作品中,题咏寒食节的诗词从战国屈原、西晋孙楚到现代从未间断,仅全唐诗就有近三百首,宋代诗词及元曲也有一百余首,涉及唐玄宗、张说等历史名人,杜甫、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,成为研究中国诗词发展史的重要资料。

浙ICP备18002685号 | 律师团队 | 本站所称律师团队是指可以代理全国各地案件的律师团队